誰能幫我整理一下高一物理知識重點?(新課標)
我花了很長時間整理的,希望樓主采納!
一
1、速度、位移公式:
2、平均速度、位移公式:
3、加速度:
4、速度公式: 4
5位移公式: 5 ,6
6推導公式: (4—6式,當 時,原式為?當 為負時,原式為?)
7勻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公式、: ;位移公式: (兩個過程的慎用)
8、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點時該的瞬時速度: (僅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)
9、用逐差法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:( )
(平均值)
1、彈力:發生形變的物體,由于要恢復原狀,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,這種力叫做彈力。即受到彈力的物體是因為:與它接觸的物體發生形變。
產生條件:接觸、擠壓
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壓物體,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體。繩子的拉力總是沿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。彈簧當被拉伸時,表現為拉力,(與繩子的拉力同);當被壓縮時,表現為斥力,與壓縮的方向相反。
對強簧還有:F=K△X ,其中K為彈性系數,△X為形變量。
2、滑動摩擦力: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,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。F=μN,其中μ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,與接觸面積無關。
靜摩擦力: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,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。大小應由受力平衡求出。 當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時,用力去推物體,推力越大,靜摩擦力越大,但靜摩擦的增大有一個限度,靜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靜摩擦力。當推力大于最大靜摩擦力時,物體會運動,就不存在靜摩擦力,而是滑動摩擦力了??!
摩擦力存在的條件:接觸
三、牛頓定律:
牛頓第一定律: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,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。(即: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外力維持,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。)
也叫慣性定律。慣性只與質量有關。
、擠壓、不光滑,有相對運動(相對運動趨勢)。
牛頓第二定律:F合=ma (即: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合力決定)
牛頓定律的應用:兩類題型:1、已知運動情況,據牛頓第二定律,求受力
2、已知受力,據牛頓第二定律,求運動情況。
牛頓第三定律: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,作用在一條直線上。注意:判斷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鍵看: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。A對B的力與B對A的力一定是相互作用力,在任何情況下都相等。
區分:平衡力一定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,且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,作用在一條直線上。
高一上學期物理的知識點與相關例題
高中物理‘加速度’,一般都是指‘勻加速度’,即,加速度是一個常量 1、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系符合下式:V==at,t為時間變量, 我們有 a==V/t 表明,加速度a,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變化率。 2、V==at是一個直線方程,它相當于數學上的y=kx(V相當于y,t相當于x,a相當于k) 數學知識指出,k是特定直線y=kx的斜率, 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: (1)不同直線(彼此不平行)的斜率,數值不等 (2)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值,處處相等(與y和x的數值無關) (3)直線斜率的數值,可以通過y和x的數值來求算: k==y/x (4)雖然k==y/x,但是,y==0,x==0,k不為零。 仿此, (1)不同運動的加速度,數值不等 (2)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值,處處相等(與V和t的數值無關) (3)運動的加速度數值,可以通過V和t的數值來求算: ==V/t (4)雖然a==V/t,但是V==0(由靜止開始云動),t==0,但a不為零。 .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,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.(這兩句怎么理解啊??舉幾個例子? 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然是增大了,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,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系,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,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,但速度是增加的。 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,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變,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,那么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,如勻速圓周運動,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,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。 剎車方面應用題: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,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,在0.8s之后才能作出反應,馬上制動,這個時間稱為反應時間.若汽車剎車時能產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,從汽車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,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.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?(最好附些過程,謝謝) 15米/秒 加速度是5米/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鐘 3秒通過的路程是s=15*3-1/2*5*3^2=22.5 反應時間是0.8秒 s=0.8*15=12 總的距離就是22.5+12=34.5 原先“直線運動”是放在“力”之后的,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算法,然后是利用矢量運算法則學習力的計算?,F在倒過來了。建議你還是先學一下這這章內容。 要理解“加速度”,首先要理解“位移”和“速度”概念,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后位置的變化,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束位置的矢量。 速度就是物體位移(物體位置的變化量)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,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(叫變速運動),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,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(或某段位移上),位移與時間的比值;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。 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,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(叫變加速運動),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,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(或某段位移上),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;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。 對比上面速度與加速度的概念,你就會容易理解一點的。簡單的一些 運動公式:s=v(平均)*t (適用于一切 是定義) s=(v1+v2)/2 *t (勻加速 因為勻加速運動的中間時刻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) s=v0*t+1/2 a t^2(常式) 勻加速: v^2=2as △s=at^2(鄰差法,相同時間間隔) v(中間時刻)=1/2(v1+v2) v(中間位移)=(v1^2+v2^2)^(1/2) (即開根號 平方平均數(你們數學學過基本不等式了嗎? 也不了解現在孩子的教材)) 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: 相同時間間隔內v1:v2:v3...=1:3:5... s1:s2:s3...= 相同位移 (其余可以自己推) ( 用好平均速度 和v2=2as DS=at2) 力學 靜力學 牛一 注意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是具有慣性 都一直保持原有運動狀態 直到受到力 反之 變狀態了 就說明受到了力 牛二 受到的力能產生加速度(改變了運動狀態) 或者產生形變 產生的加速度有個定量關系F(合)=ma(整體) (計算式 ; 定義式(v2-v1)/t) 牛三 力的產生和傳遞具有 瞬時性 有受力物體就一定有施力物體 動力學 高中力學三只腳 動力學 能量和 動量 要注意分析運動過程 受力分析 情景 P(瞬)=F(牽引)V(瞬) (平均的拿個也是對應的) 注意F(牽引)-f=ma pt=w 另外F(合)s=1/2mv2^2-1/2mv1^2(動能定理) 能量守恒定律(只受彈力和重力做功的時候守恒 這個彈力指“保守力” 即力做了多少功 就轉化了多少的該力對應的勢能 比如彈簧彈力(彈性勢能) 電場力(電勢能)) 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 能量是標量 所以大膽觀察除末狀態的變化 結合力的做功 (力 結合求a a結合求運動學公式 運動學公式結合實際運動狀態) 圓周運動公式 (omiga)=v/r v=2(pi)/t 對應的是弧度 omiga=(角度sita)*t a(向心)=v^/r =(omiga)^2*r 天體運動 就是牛二分析和圓周運動公式的運用 關鍵新公式的給出:F萬=GMm/(R^2)
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» 高一期中物理知識點,誰能幫我整理一下高一物理知識重點?(新課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