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仙過海歇后語下一句是什么?
各顯神通
八仙過海 —— 各顯神通
出處:
明·無名氏《八仙過?!返诙郏骸皠t俺這八仙啊過海神通大,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,端的萬古名揚?!?/p>
示例:
說得好,咱們就~吧! ◎老舍《茶館》第一幕。
正是八仙同過海,獨自顯神通!◎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八十一回
歇后語故事:
“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”原指八位仙人法力無邊,在過東海時鐵拐李建議將各自法寶投于水面各自過海,結果八仙各自渡過了東?!,F引申為做事各有各的辦法,也有各自拿出自己的本領比賽的意思。
“八仙過?!彪m然用的是神話傳說的手法,但與古代蓬萊尋仙活動一樣,表達了人們探尋自然奧秘、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。因此,沒有古代海上尋仙發源地的影響,也不會產生八仙在蓬萊過海的歷史傳說。所以說,八仙的故事因蓬萊而產生,蓬萊也因八仙過海而揚名海內外。
八仙傳說:
有一天,八仙向西王母拜壽回來,騰云駕霧從東海上空經過,只見海上波濤洶涌,白浪滔天,煞是壯觀。于是,八仙決定到海面上玩一玩。
呂洞賓說:“大家把自己的寶物扔到海面上,借著它渡過大海,比一比誰更有神通,怎么樣?”
鐵拐李首先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,他興致昂揚地說:“好啊!大家先看我的!”便把拐杖投向海中,拐杖像一條小船漂浮在水面,鐵拐李一個筋斗,翻立在拐杖上。
接著漢鐘離把他的芭蕉扇丟到海上,跳下去站在上面。
接著,其他幾位仙人也各顯神通,張果老倒騎著毛驢,呂洞賓踏著雌雄寶劍,韓湘子坐著蕭,何仙姑乘著花籃,藍采和站在拍板上,曹國舅踩著玉版,都在海面上漂浮了起來。
八仙安穩地順著洶涌的波浪漂去,這與騰云駕霧感覺大不相同,別有一番新的刺激和情調,大家玩得好不快意。
這時,曹國舅突然用手指向右邊,并高聲喊道: “大家看啊!那里有座海市蜃樓!”
大家轉頭一看,只見一座仙山漸漸地從海里升起,山上有樹木,有樓房,一會兒就升到半空中,慢慢地變成天邊的浮云,一轉眼,那浮云又被風吹散了。
韓湘子說:“我們真是眼福不淺!蜃氣是海里蛟龍噓出來的氣體,百年難得一見啊!”
突然,藍采和從他們當中消失了。大家遠近觀望,一邊找一邊喊,可就是不見藍采和的蹤跡,張果老猜說:
“可能是東海龍王作怪,他不歡迎我們在他的海上大顯神通,把藍采和抓到龍宮去了,走我們一起到龍宮要人去!”
大家來到龍宮,婉言請求龍王放人。龍王蠻不講理,不但不肯,還派自己的幾個兒子帶領蝦兵蟹將追殺八仙。八仙只得用隨身的法寶當武器,抵抗蝦兵蟹將,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之后,龍王的兩個太子被八仙殺死了。
龍王一聽,自己的兩個兒子被八仙殺了,真是悲憤至極,商請南海、西海、北海龍王來幫忙。龍王的不依不饒,把八仙也給惹火了。鐵拐李用酒葫蘆把海水吸光,其余幾位仙人將泰山搬了過來,往東海一扔,東海立刻變成了一座高。
雙方打得天昏地暗,日月無光,把太上老君、如來佛和觀世音也驚動了,他們全都趕來調解。調解的結果是,由藍采和送東海龍王兩片玉版,作為殺兩位太子的補償泰山則由觀世音負責搬回原處。
因為這一場糾紛,八仙被玉皇大帝降級一等。從此,八仙再也不敢到外面惹是生非了。
和尚打傘歇后語的下一句是什么?
無法(發)無天
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發,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。因此和尚是沒有頭發的,而和尚打傘,傘遮住了天,因此無發無天。歇后語用諧音的方式,取“發”的諧音“法”,得到成語“無法無天”,形容違法亂紀,不受管束。
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里,王子喬達摩·悉達多離家修行,7年后覺悟成佛,開始在恒河流域布教,廣收門徒。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,人生是苦難的,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,才能達到永恒的幸福。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,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,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。和尚剃發有三重含義,一是按佛教的說法,頭發代表著人間的無數煩惱和錯誤習氣,削掉了頭發就等于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;二是削掉頭發就等于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;去除一切牽掛,一心一意修行。在我國古代,人們把頭發看得十分重要,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里得到的,必須保護好,不能有損害,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。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;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。當時的印度,教派林立??扇藗円灰姷教旯忸^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。后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。因此,和尚沒有頭發。
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,是一種短小、風趣、形象的語句。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謎面;后一部分起“后襯”的作用,像謎底。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,通常說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。
和尚本身無發,又打了傘,傘遮住了天,因此無發無天。
歇后語用諧音的方式,取“發”的諧音“法”,得到成語“無法無天”,形容違法亂紀,不受管束。
關公赴會歇后語的下一句是什么?
單刀直入
“關公赴會”出自《三國志·吳書·魯肅傳》,魯肅為了要回荊洲請關羽過江赴宴,關羽明知其中有詐,還是義無反顧去單刀赴宴,不畏兇險,勇猛精進。因此關公赴會的歇后語為單刀直入,比喻直截了當,不繞彎子。
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,是一種短小、風趣、形象的語句。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謎面;后一部分起“后襯”的作用,像謎底。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,通常說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。
“關公赴會”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之戰結束后,諸葛亮用計氣死了周瑜,協助劉備完成三足鼎立之勢。為了奪取西川,故派大將關羽鎮守要地荊洲。吳國為了奪回荊洲,設鴻門宴招待關羽,打算在關羽過江到赴筵席時埋伏刀斧手殺掉他。關羽熟讀兵書,久戰沙場,便將計就計。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,單刀赴會。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, 拽著魯肅互相敬酒,實則以魯肅為人質。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,不敢輕易下手。關羽就這樣赴了宴嚴重挫傷吳國銳氣。打消了孫權收回荊洲的念頭。
關云長認定目標,不畏兇險,勇猛精進。因此,“關公赴會”的歇后語為單刀直入,比喻說話直截了當,不繞彎子。
更多關公相關歇后語:
關公流鼻血 -- 紅上加紅
關公打噴嚏 -- 自我吹噓(須)
關公的兄弟 -- 也是個紅臉漢
關公賣石料 -- 人貨兩硬
關公賣涼粉 -- 人硬貨不硬
東吳殺關公 -- 害人反害己
關公的臉 -- 紅到頭了
關公面前要大刀 -- 不自量
關公放屁 -- 不知臉紅
關公不殺嚴顏 -- 講義氣
關公脖子掛葫蘆 -- 臉紅脖子粗
畫上的關公 -- 臉紅耳赤
扮關公的不卸裝 -- 誰沒見過你這個紅臉大漢;誰沒見過你個紅臉大漢
關公脖子里長肉瘤 -- 臉紅脖子粗
關公吃酒 -- 看不出來;面勿改色
關公門前耍大刀 -- 顯能;獻丑
張飛戰關公 -- 忘了舊情;不念舊情
黃忠射關公 -- 手下留情
關公進曹營 -- 單刀直人(比喻直截了當,不繞彎子。)
關公走麥城 -- 驕必敗
關公降曹操 -- 身在曹營心在漢
關公開鳳眼 -- 要殺人
關公赴會 -- 單刀直入
關公喝酒 -- 不怕臉紅
關公照鏡子 -- 自覺臉紅
關公面前耍大刀 -- 自不量力
關公戰李逵 -- 大刀闊斧
關公進皇宮 -- 單刀直入
關公舞大刀 -- 拿手好戲
孫權殺關公 -- 嫁禍于人
關公斗李逵 -- 大刀闊斧
關公放曹操 -- 念舊情
關公保劉備 -- 赤膽忠心
關公的眼睛 -- 睜不開
關公吃尺 -- 肚里有分寸
關公的赤兔馬 -- 一日千里
關公吃尺子 -- 肚里有分寸
關公開刀鋪 -- 貨真價實
關公斬蔡陽 -- 快得很
鄉下人不識關公 -- 噱頭;血頭
關公戰秦瓊 -- 亂了朝代;挨不上;七錯八搭;胡扯八謅
關公面前舞大刀,魯班面前弄大斧 -- 獻丑
關公面前舞大刀 -- 獻丑
關公亮相 -- 大紅臉
關公不殺張遼 -- 念舊情
關公當木匠 -- 大刀闊斧
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» 七十二家房客歡樂歇后語,八仙過海歇后語下一句是什么?